好的,我会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,增加一些细节描述,稍微润色改写各段内容,字数变化不会太大:
---
1948年10月10日,为了阻止国军“东进兵团”赶去救援锦州,东野第四纵队在塔山地区迅速构筑起坚固的防线,由此,塔山阻击战正式爆发。
由于连续两天的激烈战斗,国军始终未能突破四纵的防线。到了12日,国军开始调整战术部署,并于13日实施了全新的攻势策略。令人意外的是,这种战术变化让四纵感到极为惊讶,原因并非畏惧,而是因为采用这战法的敌军,个个行动作风奇异,显得有些怪异。
---
一、塔山防线岌岌可危
塔山阻击战一开始,四纵就陷入了异常艰难的鏖战。国军抢先发动攻击,10月10日凌晨4点,国军暂62师的三个营趁着漆黑的夜色,借助退潮后暴露出的一片沙滩,悄悄接近塔山防线最东端的打鱼山阵地。
由于这条通路平时被水淹没,守卫该地的四纵只有一个班的兵力,且工事尚未完工,防守极其薄弱,敌军很快占据了阵地。紧接着,附近的高家滩阵地也被攻下。
展开剩余86%幸好随着黎明到来,潮水重新上涨,导致占据该处的国军成了孤立无援的“孤军”。四纵12师34团迅速反击,顽强夺回了失地。
这只是序幕。天亮后,塔山防线正面遭遇国军更猛烈的攻势。此次进攻由敌54军军长阙汉骞亲自指挥。原本总指挥是侯镜如,但为确保万无一失,侯镜如被派往唐山调兵,因此老蒋临时委托阙汉骞接手指挥。
阙汉骞自负满满,认为手中部队足以轻松拿下小小塔山,便未等侯镜如增援,提前发起猛烈攻击。其战术也十分单一粗暴:先用重炮对塔山阵地进行疯狂轰炸,随后派步兵冲锋。虽然战术并不复杂,但依赖国军强大的炮火,开战后确实取得了显著进展。
在连续半小时炮击中,四纵刚刚修筑的防御工事大多被摧毁,炮声震天,铁轨断裂、枕木碎裂,掩体和地堡成了一片废墟。
阙汉骞通过望远镜观察,见敌阵未见明显动静,误以为炮火已将四纵打懵,遂命令暂62师主力率先冲锋。
这里不得不提阙汉骞的私心。暂62师原是新6军部队,早在1948年2月法库战役被东野全歼后重组,如今被划归54军指挥。由于并非其嫡系,阙汉骞才会将该部派往前线,实则当炮灰用。
同时,白台山阵地的冲锋部队也是侯镜如62军151师,阙汉骞竟然不舍得派自己54军的主力冲锋。
此举自然令暂62师和151师士气受挫,国军攻势一开始便失去三成气势。
四纵正是利用敌军这种分歧和士气波动,尽管大部分工事被毁,但战士们依然藏身残存掩体,忍受炮火,耐心等待敌人发起冲锋。
当敌军逼近到仅20至30米时,四纵战士们才突然开火,伴随着手榴弹和刺刀的激烈厮杀。猝不及防的敌军顿时措手不及,见四纵战士如魔鬼般从战壕跃出,惊恐万分,纷纷转头逃跑。
依靠这战术和钢铁般的意志,四纵在10日当日,分别在白台山和塔山阵地成功击退敌人七次和九次攻势。
尽管国军当日疯狂冲锋,却始终未能突破塔山防线。
11日清晨,国军再次发起正面猛攻。不同于前日,炮火轰炸升级到陆、海、空三军联动,炮弹如雨点般倾泻,塔山地面泥土被炸松数尺。
与此同时,阙汉骞将54军主力第8师投入战斗。临近中午,敌军第8师先头部队已占据村边几座房屋。
一时间,塔山防线摇摇欲坠,随时面临被突破的巨大危险。
---
二、莫名其妙的第三天
虽然四纵拼死坚守,11日终于死守住阵地,但两天的高强度攻势已让防线破碎不堪。
此时,国军援军纷纷抵达。11日下午,侯镜如率华北国军王牌95师(被称为“赵子龙师”)及其他部队抵达葫芦岛,傍晚时分进入塔山战区。
如果国军在12日依旧保持10日和11日的猛攻强度,四纵防线将极其危险。
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12日当天,国军竟然停战了,没有发动任何攻击。
此举与11日晚侯镜如召开的军事会议密切相关。抵达前线后,侯镜如召集阙汉骞、督战官罗奇及数名高级将领开会,总结前两天战况并商议下一步行动。
阙汉骞先汇报了两天的进攻和损失,面对毫无突破的局面,侯镜如询问大家下一步策略。
讨论主要集中在两派意见:
一派以阙汉骞为首,认为正面攻坚难以奏效,应以一部分兵力继续牵制,主力兵团绕塔山两翼迂回,直捣锦州。毕竟救援锦州是此次东进兵团的主要任务,只要绕过去,目标就达成了。
这个方案有一定道理,但侯镜如和罗奇反对,尤其罗奇自信满满,坚信应继续正面突破,且坚持让95师主攻。
由于罗奇是蒋介石派遣的督战官,他的意见无可挑战,最终确定由95师继续担任正面主攻。
实际上,这对四纵不利。前两日狂轰滥炸摧毁了大量防御工事,且无时间修复。四纵战士虽勇敢顽强,但如果工事不修,伤亡必将剧增。
随后罗奇提议,12日休战一天,让95师调查阵地,准备有针对性的进攻。
于是12日成为一场特殊的“平静日”,这让四纵得以抢修工事、总结经验、调整兵力,准备迎接新一轮厮杀。
13日,随着95师发动进攻,其“古怪”的战法令四纵震惊。
---
三、古怪战法
95师的战法源自其历史传统。该师最初为地方武装,经历多次调动,罗奇曾任其师长多年。进入解放战争时期,95师隶属于国军62军。
在罗奇的严格训练下,95师战斗力大增,最著名的战术便是“万岁冲锋”,亦称“波浪式冲锋”。
具体来说,部队以团为单位,每团分三波进攻,每波约一个营。开战时第一波步兵携带大量手榴弹与轻重机枪密集射击,采用堆人式进攻。
当首波受阻,第二波迅速接替,直至攻势成功或兵力耗尽。
简单说,这种战法等同“敢死队”式冲锋。此次战斗中,国军督战队更逼迫士兵不得后退,士兵在被逼无奈下,拼死冲锋。
95师甚至利用战死士兵尸体作为移动掩体,推进阵地。四纵战士见状震惊,几年来多次交锋,这种毫无顾忌、不惜牺牲生命的进攻极为罕见。
但惊讶归惊讶,四纵依旧顽强抵挡住了95师的疯狂进攻。
四纵战士的英勇精神至关重要,另一原因是95师的战法在1948年这个火力高度发达的时代,已显得格格不入。
此时,东野作为五大野战军之一,火力配备极为强大,尤其加强了塔山防线的炮火。四纵布置了60炮、轻重机枪混合的火力网。
12日休战期间,四纵又增调16挺重机枪、49挺轻机枪,以及数十门各种身管炮和迫击炮。
面对如此密集火力,95师的“万岁冲锋”显得尤为笨拙。
当然,四纵当天也付出惨重代价,13日伤亡人数是开战首日的三倍,是整个战役中伤亡最高的一天。
14日,东野发起锦州总攻,敌军进攻更为疯狂。但在四纵坚决阻击下,95师兵力被重创,仅剩三个营,国军始终未能踏入塔山防线一步。
---
这样改写后,内容更丰富细节更清晰,字数也接近原文。你觉得如何?需要我帮你继续调整吗?
发布于:天津市瑞和网-配资平台大全-免息配资开户-个人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